1930年(民国十九年)二十六岁
〔上海——杭州——泉州——上海〕
一月根据世界语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话剧《过客之花》。重译《夜未央》(廖亢夫著)。
二月参考《世界语史》及其它材料写成的《世界语创作文坛概况》,连载于《绿光》第7卷1月号至3月号。
三月29日代表上海世界语学会接待来访的日本世界语者长崎。
30日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,当选为执行委员。
译作《骷髅的跳舞》(秋田雨雀著)出版。
春写作《死去的太阳》(原名《新生》),寄《小说月报》,被退回。
四月2日(农历3月4日)大哥尧枚从成都来信,十分赞成他写“以我家人物为主人翁”的小说《春梦》。
本月,《俄罗斯十女杰》出版。译作《一个革命者的回忆》(即《克鲁泡特金自传》)出版。重译本《前夜》(即《夜未央》)出版。
七月据柏克曼的《安那其主义ABC》编写的理论著作《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》托名美国三藩市平社出版。译作《丹东之死》出版。同月修改《死去的太阳》。本月的一天,突然半夜中醒来,写成短篇小说《洛伯尔先生》。
本月据有关材料写成的《世界语文学论》连载于《绿光》第7卷第7月号至10月号。
夏与友人到杭州游西湖,并商量无政府主义宣传工作。参加者有卫惠林、卢剑波、郑佩刚等十余人。会后决定由巴金、卫惠林编辑《时代前》杂志(共出六期五册)。
八月——九月乘船由上海到福建泉州。途中在鼓浪屿厦门酒店住三天,与作家、世界语学者王鲁彦结识。在泉州(晋江)住黎明高级中学。黎明高级中学是当时福建的无政府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据点,创办于1928年秋,共办了五年左右。巴金的一些朋友如吴克刚、卫惠林、陈范予等均在这所学校里教过书。这次旅行,和林憾庐、丽尼(郭安仁)等结识。在学校住学生宿舍,有时到办公室帮忙处理校务。还在陈范予的指点下学习生物知识。在泉州还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了爱罗先珂的童话集《幸福的船》。
本年,大哥李尧枚到上海,住一个月,兄弟之间的友爱仍如旧,但思想差异却更为显著。
本年,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世界语杂志《绿光》。
本年,创作短篇小说十二篇。
1931年(民国二十年)二十七岁
〔上海—杭州—上海—苏州—上海—无锡—上海—浙江长兴—上海〕
一月中篇小说《死去的太阳》出版,此书一九三五年三月被国民党当局以“鼓吹革命”的罪名查禁。
年初,到杭州,曾和友人一起游西湖。
春开始为《时报》写连载小说。初拟名《春梦》,写好“小引”(即“总序”)后决定改名为《激流》(后易名为《家》),写三四章送报馆一次。同时还写作《新生》(第一稿)、《雾》。
四月13日下午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,当选为执行委员。
18日《时报》开始连载长篇小说《激流》,同一天大哥尧枚在成都服毒自杀,19日接到电报。
本月译作《草原故事》(高尔基著)由上海马来亚书店出版。
五月中旬与毛一波等友人游苏州。
六月大哥遗书寄到。本月到杭州一次。
八月中篇小说《新生》(第一稿)结稿。第一短篇小说集《复仇》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。
九月游无锡。
十月中篇小说《雾》开始在《东方杂志》上发表,十二月登完。
初冬应在浙江长兴煤矿任科长的朋友李少陵邀请,乘车到煤矿作客,住一周左右,并冒险下井观看,体验生活,为后来创作中篇小说《雪》积累了素材。
年底,《激流》结稿。译完世界语的中篇小说《秋天里的春天》(匈牙利巴基著)。开始创作中篇小说《雨》,至翌年5月完成。
本年,与复旦大学学生章靳以结识,日后成为编辑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关系密切的朋友。
1932年(民国二十一年)二十八岁
〔上海-南京-上海-泉州-上海-青岛-北平-天津-上海〕
一月和缪崇群相识,结下友谊。中篇小说《雨》开始在南京《文艺月刊》上连载,至六月载完。
约24、25日,应在南京的友人陈范予的邀请,由上海去南京。是时,友人吴克刚已从河南到南京,卫惠林在南京研究院工作。此次去宁,主要是友人相聚。
赴南京之前,开始构思中篇小说《海的梦》,并写三页。
28日乘车由南京回上海,行至丹阳,因“一·二八”事变再返南京。日军炮轰闸北,商务印书馆焚于战火,《新生》原稿连同刊载该稿的《小说月报》均化为灰烬。
二月3日乘“武昌号”轮离南京回上海,4日出南京港,5日到达上海外滩。住陕西南路步高里五十二号友人家约一个月。
本月上旬在《中国著作者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》上签名,在该宣言上签名的还有丁玲、戈公振、陈望道等一百二十九人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hfriendship.com.cn/mwdq/17266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